深入乡村广阔天地 书写青春热血华章 ——我校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 2025-09-23 发布者: 冯丰 访问次数: 58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鼓励青年学生在服务基层中锤炼本领、贡献青春力量。这个暑期,校团委组织各二级学院成立了20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青年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需求的青春答卷。

        一、中华文化传承:青春守护非遗 匠心点亮乡兴

        6月27日至29日,管理服务学院实践团队赴安庆市罗岭镇花元村,开展了以“传龙灯·敬匠心·舞漆绘爱”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深度参与并赋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元胡氏龙灯”的保护与传承,在非遗传人胡忠付先生的带领下,深入体验龙灯的制作,并运用现代手段,认真记录胡老先生关于龙灯制作的技艺,以保存珍贵影像。

        7月20日至22日,机电工程学院两支暑期实践团队奔赴“徽文化发源地”黄山歙县,先后调研参观了徽州历史博物馆、徽州古城仁和楼上的吴笑梅剪纸手工体验馆和歙砚制作技艺传承人柯仲老师工作室,了解了徽州非遗文化发展的需求,领悟徽州文化的厚重历史,更让“守护与传播”的种子扎根心中。


 

        二、乡村振兴促进:青春注力乡村,振兴换新出彩

        7月2日至8日,信息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太湖县平岭村开展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聚焦乡村实际需求,围绕防溺水宣传、教育帮扶、线上管理平台应用等多项内容,推动形成“家村联动”共筑安全防线的良好局面,用青春智慧和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动能。

        8月26日至8月30日,建筑工程学院两支团队先后赴太湖县天华镇平岭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围绕清朝时期“进士第”古建筑和平岭村忆留乡手工挂面加工厂展开,通过访古建、测古建、绘古建、说古建,同学们通过专业软件构建了古建的现状模型、建筑平立剖现状图,用数字化存档的方式将古建数据保存了下来,带领团队完成了一次古建文化的探索之旅。



        三、乡村新局发展:守护微笑江豚,培育新型主体

        7月12日至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守护微笑江豚”实践团赴铜陵市大同古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们下田间、走企业、访景区、入长江,探究大通镇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密码,通过发布 5 段调研影像、分发200把自制“守护微笑江豚”宣传扇、组织签署倡议书等系列活动,为“保护濒危物种”与“促进区域绿色发展”的协同路径建言献策。

        8月23日,农林与服装学院“茵乡绿韵”实践团队赴潜山市黄柏镇昆仑村,通过微景观设计为当地羊肚菌产业打造特色景观标识,提出“菌——林——人”共生理念的设计方案,巧妙运用本地毛竹、麦秆等乡土材料,完成“菌乡绿韵”微景观实体模型,同时鼓励大学生回村发展,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四、基层服务践行:指挥交通帮扶,彩绘点亮乡景

        7月12至17日,现代商务学院实践团队奔赴安庆市区开展“智慧交通,振兴乡村”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实地观察学习等方式,调研智慧交通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发展情况。同学们的脚步踏过菜市场的石板路、社区的林荫道、写字楼的办公室时,收集的不仅是问卷上的答案,更是普通老百姓对“出行便利”的期待。

        信息技术学院实践团队由4位指导教师带队,共17名师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赴安庆市怀宁县邓桥村、岳西县独山村,聚焦乡村振兴开展乡村壁画创作,以艺术赋能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村振兴”“民俗文化”“生态宜居”三大主题对村委会周边墙面、村口文化长廊及主干道墙体进行墙绘创作。活动前后历时一个半月,社会实践团共创作墙绘作品50余幅,面积达800余平方米。

 



        五、乡村爱心教育:儿童心灵守护,养老旅游帮扶

        管理服务学院组建“益心相伴”心理关爱实践团,由心理学、教育学专业骨干教师带队,20余名优秀学生参与,构建“调研—干预—反馈”闭环服务模式,从情绪状态、压力来源、亲子关系等维度开展系列心理拓展活动,活动覆盖两校400余名学生,团队还为12名重点关注儿童建立“心理档案”,后续将通过线上辅导持续跟踪,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由酒店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5名同学和指导教师赴安庆市区及潜山市多个景区开展“养老旅游资源与适老化需求调研”,走访菱湖公园、天柱山等6个景点,对景区的适老化设施进行实地调研,并发放问卷200余份,覆盖老年游客及社区老人。根据调研数据,团队撰写了长篇报告《安庆市养老旅游资源调研报告》。

        烈日下的汗水浸润乡土,夏夜中的座谈凝聚共识。这个夏天,我校学子在“三下乡”一线始终秉承着“勤学笃行、德技双馨”的校训,以青春之力为笔,以乡村沃土为纸,写下了服务基层、振兴乡村的生动篇章。从科技支农的田间地头到教育帮扶的三尺讲台,从文化惠民的文艺舞台到社会调研的乡间小路,同学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智慧服务基层需求,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能力的锤炼,更是一堂深刻的国情思政课,让师生们在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中,读懂“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在助力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践中,践行“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文:冯 丰、葛玉杰、潘仁康 图:各二级学院团总支 审稿:王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