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手记:关爱生命里的阳光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8-20浏览次数:1524

4月末,跟随几位同事前往南师大学习,主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和辅导”。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大学生是幸福的,世界上没有哪个群体会像中国的大学生这样得到这么多的关爱,可尽管如此,仅在我们培训的这几天,悲剧还在上演,328,南京林大一女生在宿舍上吊自杀,331四川大学08级学生杀死一名女生,杀伤两名男生。究竟是要悲观绝望到什么程度,才会选择放弃?究竟要冲冠一怒到什么地步,才会选择报复?我们如何去关爱那些生命里的阳关?三天的学习,我在困惑中寻找方向。

一、包容学生是做好心理工作的前提

张宁教授,南京脑科医院副院长,话语很精辟,“大学和高中是同一阶段,都是正常的精神病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易偏激、冲动、癫狂、固执、脆弱,如果我们每个人把自己大学四年来身上的这些东西打包在一起,所有人都有可能算得上是精神病者。我自己也是从大学过来的,想想自己的大学生活,也曾逃课包夜癫狂过,也曾为了一个事仇恨别人长时间不得消解偏激过,也曾因情感学业人际的绝望想过轻生脆弱过,也曾和班里同学大打出手极端过。幸运的是,我依然健在,我侥幸平安的渡过了这个阶段。

90后的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化差异,包容学生就需要我们能够接纳和容忍学生表现出来的个性化差异,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有不同个性品质的学生,并帮助他们去发现去挖掘自己个性品质中的闪光点。我们不能一个集装箱一个集装箱的培养学生,所有学生都打包生产,那是教育的最大失败。不得不承认,东方文化一直是压抑人成长的,我们被知识,被修养,被文明,作为管理者永远都会认为我们的学生有百般的不是,可是我们还是要理解学生们,我们要更懂得包容他们,如果连我们都不能包容,这个世界还有谁能包容?我们只需批判他们违法的事情,限制他们出格的事情,其他的都不要去阻挠。“大学就两件事,毕业和折腾”,只要一毕业,他们在学校所有的错都一笔勾消,但在折腾中他们带走了知识、技能、经验、素养还有一些感动。

沈永健教授也有同样的观念,“要将管理的刚性和心理学的柔性完美的结合起来”,包容我们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知,处理好人际、情感、学习、情绪和人生定位的问题。对于在表扬声中长大的90后学生,夸奖永远比批评更有行为塑造力,因为出现心理问题主要就是两类人,一类是本身有问题的人,他们脆弱,需要鼓励和支持,另一类则是极其优秀的人,这类同学更习惯于夸奖和赞美,只有还有包容的心态,才能用夸奖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很多问题本身不是问题,但处理问题的态度会使问题成为问题。

二、“三生教育”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

三天的学习最感动的就是桑志芹教授的课,桑老师教给我们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理念受益匪浅,“生命教育”是让每一位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是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则是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的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就不会有太多的心理危机发生。我们要尽快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这样他们才会珍爱自己的生命,才会有生存的动力,才会有生活的热情。

生命是一种境界,我们不仅有自然的生理性生命,我们还有血缘性生命,那是对祖辈生命的延续;我们还有人际性的社会生命,这意味着责任,生有责,死亦有责;我们更有精神性超越生命,这种生命的能量鼓舞着一代代的人们奋勇向前。记得《庐州人家》清明节特别节目,采访的是遗体捐献者,有个老奶奶说,“虽然我死了,可我的角膜还在另一个人的眼睛里看着这个美丽的世界,我的肾脏还在另一个人的身上活着,这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其实我没死,至少没有完全死掉”,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生命的广度,这是多么向上的生命观啊。反之,轻易放弃生命的人是没有正确生死观和生命价值观的人,是把“生活不可承受之重”错当“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人,是不知生命必须要由生活来体现的人。

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生存的本领,掌握逃生的技巧,看看西南灾区的人民,想想汶川地震中的人们,为了自己能够生存,为了帮助他人生存,他们的生命释放出了不可想象的能量,我们没有理由感慨自已生命力的薄弱,其实,我们是被自已用各种借口给耽误了。人活着真的是不容易,一路走来险象环生,我们会遇到各种自然灾害,汶川地震、宿舍火灾、西南旱灾、西部雪灾、南部洪涝,我们还会遇到各种事故事件,甲型H1N1流感、家庭亲友变故、交通意外、金融危机;我们更会遇到很多社会事件,藏独疆独、偷盗抢劫、考研就业压力等等,面对这些,我们如何冷静判断,规避风险,自救救人,提高生存能力?家庭、学校、社会应积极协作,把生存教育当作一项重要的工程来做,通过讲座、培训、典型宣传培养同学们的自主、自救、救人和自我防范能力。

对于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定义为“来自生活的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大学生活主要是学习生活,学习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新生入学开始,我们就设计“启航工程”,教授“职业生涯规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和科技活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等,我们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一切都是为了同学们更好的生活,遗憾的是还是有少数同学不能快乐的生活,有些同学上课逃课退学警告,有些同学沉迷网络生活颓废,有些同学恋爱打击一蹶不振,有些同学家庭困难生活压抑,有些同学就业受挫不敢面对……我们有很多很多的学生生活不快乐,也许是因为我们没有从根本上帮助他们学会生活,其实生活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此时此刻,我们要很好的活着,绝不能因为一点困难、一点委屈、一点怨恨就轻易放弃对生活的追求,要向前看,或许前面的景色能将过去失落的部分填满,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和事能给你注入温暖的力量,总有一些希望和美好能够帮你驱散天空的阴霾。

三、开展团体辅导,做好危机干预是预防心理危机的主要途径

张宁教授认为,大学生心理上存在六大矛盾,一是孤独与强烈的交往需要,二是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三是求知欲强和识别力低的矛盾,四是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五是幻想与现实的矛盾,六是强烈的性意识与性压抑、社会规范的矛盾,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核心就是要理顺这些矛盾。这些矛盾的交错和泛化,最终导致了大学生人际关系、情感、学习、情绪和人生定位等方面的障碍,而这些障碍最终又导致了大学生焦虑、抑郁、强迫等等心理问题。因此,在宏观上,我们要对同学们开展团体辅导,建同行团队,以正面教育为主,采用阳性强化法,帮助同学们建立良好的积极的认知。

在微观上,对于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我们要采取危机干预,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桑教授对校园危机干预技术给予了详细指导,遇到灾害危机,首先要抢救生命,然后给予温暖,接着转移到安全地方,尽快找他他们的家人,最后尽量找回他们原来的财产。对于自杀事件的干预,首先要与当事人建立信任感,然后顺时而动,先跟后带,要用共情技术,“我知道你现在非常痛苦,你一定有事情,可以告诉我吗?”,绝不能用劝说的方法,劝说是在否定当事人的感受,第三是要提供支持系统,让当事人有情绪表达的对象,第四是要提供物质后援支持以防意外,第五是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接近当事人,施以援助。此外,我们还要做好创伤后的危机干预,在危机后24-72小时做减压工作坊,采用仪式技术、空椅子技术等方法帮助个体释放压力,重新出发。

四、与学生共同成长是心理工作的根本理念

最后一讲是周老师的,题目是与学生同成长,教我们如何开讲座,如何做刊物,如何做橱窗,如何办讲坛,如何组织身心合一的活动,如何策划心理征文,如何做好辅导员,如何应对各种压力。辅导员的工作是有压力的,因为做的是人的工作,可是我们不能因为难而拒绝,就像生育一样,谁都知道怀孩子难,养孩子更苦,可是谁都不会因为怀孩子难而拒绝生育,谁也不会因为养孩子难而抛弃自己的孩子,因为有爱,爱可以让人有信心去迎接挑战,爱可以让人有耐心去等待孩子的成长发展,爱可以让人包容一些委屈和压力,我们要有海的精神,即可波澜不惊又可惊涛骇浪,我们更要有河的精神百折而不回。

三天的学习结束了,收获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东西,这是一次心理培训,更是一次对生命重新认识的培训。回到学校,我们有很多事要做,有很多事可以做,我们可以把“三生教育”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我们可以对大学生开展分类团体辅导,我们可以培训更多的老师了解危机干预技术,我们可以策划更好的心理活动月活动,用心去关爱那些生命里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