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部团总支:
为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引导团员青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团员青年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成才,院团委决定,2009年暑期将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科学发展引领成长,五四精神点亮青春
二、活动原则
与当前形势、专业特长、学生就业相结合,分散活动,就地、就近、就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确保实效。
三、活动内容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以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和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主要围绕“科学发展引领成长,五四精神点亮青春”的主题来展开。通过2009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方案征集活动,院团委确定2个项目为院级重点团队,予以一定的经费支持;各系可结合实际,以学生自发组织的小分队为主要形式,并重点组织几个小分队。
(1)时代主题实践类:主要是以结合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建国60周年、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灾后重建等时代性主题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宣传祖国六十年发展成果,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同时服务社会;结合汶川地震一周年地震受灾地区灾后重建开展主题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帮助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和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2)社会服务类: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科技知识宣传,组织文艺节目演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3)环保、公益、社区服务类:以环境保护、节能环保、关注弱势群体、社区援助、社区服务为主要活动内容,大力开展和参与周边地区或实践地地区和谐社区建设活动;
(4)考察调研类:结合专业特色围绕一个中心课题在一定地区内进行考察、调研,选题应把握时代脉搏,对社会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给予关注,积极开展有关建国六十周年、改革开放、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的考察和研究活动,要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能为实践地的发展做出贡献;
(5)就业创业见习类。到对口专业的基层单位开展专业见习,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在岗位上学习专业技能,认识行业发展趋势,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四、活动步骤
(一)准备阶段(6月25日至7月4日)
1、各团总支对全体学生进行动员,使其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及要求,各系团总支组织团员青年报名,组成活动小分队(每队不少于5人)。每一团总支至少要组织2-3个小分队。
2、6月25日——7月4日,各系部对小分队成员进行培训。
(二)实施阶段(7月5日至8月20日)
1、学生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本着回家乡就地就近原则,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认真填写《活动报告表》。撰写调研文章或活动总结报告。文章体裁不限,调查报告、论文、案例分析等均可,字数不少于1500字。
(三)总结、评比、表彰阶段(9月份)
1、各团总支将学生《活动报告表》和调研文章或活动总结报告,以班级为单位收齐,并根据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文章和实践单位的鉴定进行初评,给出“优秀”(不超过参加学生人数的15%)、“合格”、“不合格”等级。院团委将在各团总支等级评定的基础上,评选出校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在各团总支中评选出活动“优秀组织奖”2名(条件:参加人数不少于总在校生人数的50%,递交的成果材料不少于参加人数的80%,启动、培训和总结各活动环节完整,提交1份活动计划和总结报告)。
2、学校将对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大学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各团总支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2、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各团总支要把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摆上重要日程,列入计划,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加强指导,保证效果。各团总支要根据各小分队的目标和任务,加强对参加活动学生的培训,切实保证活动的效果。每个社会实践团队(小组)都应该有详细的社会实践实施计划,要求做到“三化”即:具体化、书面化、类型化。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日
抄报:院党委、团市委
抄送:各系部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