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7-06动态浏览次数:1707

                    国际金融危机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进而诱使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全面危机,已经持续两年多了,尽管人们采取了种种救市措施,但它仍在顽强地发挥着负面影响,强烈地冲击整个世界经济并改变着世界格局。以此为时间节点,以世界性危机现象为反光镜,往前追溯到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至今一个半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力量、两种历史走势生死博弈的风风雨雨,充分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的科学论断是颠扑不灭的真理,雄辩地证明了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昭示了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

 

一、纵观一个半世纪世界历史进程,雄辩证明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直线上升式发展,而是波浪式地前进、螺旋式地上升、曲折式地发展,社会历史发展也是如此。世界历史进程就是这一历史辩证法的铁定案例。社会主义运动正是遵循这一历史辩证法的逻辑在曲折中前进,虽有挫折与失败,但总体上是循时前行的,这一历史进程恰恰从实践角度检验了马克思主义颠扑不灭的真理性。

对社会历史规律的观察,历时越久、跨度越大,也就越看得明白,其判断也就越经得起实践检验。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阶段,即伴随着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阶级、两种社会制度、两大历史前途的博弈,其历史较量的线索、特点、规律与趋势,随着历史的发展、空间的变换、时间的推移,越发清晰,人们也看得越发清楚,其历史必然性越发显现,越发显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进入21世纪以来,回眸一观,可以清楚看到,世界历史进程已经发生了四次重大转折,社会主义呈由低到高、到低、再从低起步之势,标志着社会主义在斗争中、在逆境中顽强地生长。这一历史进程尽管曲折,有高潮,也有低潮;有前进,也有倒退;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在总体上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判断是正确的,同时也说明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跨度、经过几十代甚至上百代人千辛万苦、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奋斗才能到来。既要看到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坚信社会主义必然要取代资本主义,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也不可改变的历史趋势;同时又要看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充满曲折,充满斗争,甚至有可能出现暂时的倒退与挫折。既要反对社会主义“渺茫论”,又要反对社会主义“速胜论”。不能因为挫折和失败,对实现社会主义丧失信念和信心,也不能因为顺利和成功,对实现社会主义心存侥幸和性急。

四次世界性历史转折可以分前两次和后两次。前两次转折是发生在20世纪中叶,即二战结束前后。社会主义运动从兴起到发展,资本主义则由资本主义革命兴起的上升期,经过19世纪矛盾四起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过一系列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折腾,逐步走向下降期。

第一次世界性历史转折发生在20世纪初叶,其标志是1917年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建科学社会主义,替代了空想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从此有了正确的指南,开创了世界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篇章。进入20世纪初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运动由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实践变成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践。列宁成功地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这是20世纪初叶最重大的世界性事件,从此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走向阶段性高潮。

第二次世界性历史转折发生在20世纪中叶,其标志是1945年二战之后一系列国家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矛盾激化引发危机,危机造成革命机遇。20世纪初叶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中叶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激化的结果。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由于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而导致垄断,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克服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愈演愈烈的固有矛盾,反而加剧了矛盾。早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其固有矛盾不断激化,导致从1825年开始,每隔10年爆发一次经济危机,危机的累加演变成1873年的资本主义空前激烈的世界总危机,这次总危机及之后不断迭加的危机,如190019031907年的经济危机,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只能恶治危机、加重危机,“一战”之后旋即爆发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资本主义步入严重的衰退。面对这场空前的资本主义世界危机,世人惊呼“末日来临”、“资本主义已经走到尽头”。危机的结果又要依靠战争来解决问题。战争是缓解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转嫁危机的外部冲突解决方式,但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二战仍然是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斗中始发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无法遏制战争的。当时只有苏联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动员全体人民、联合世界上一切反法西斯的力量,战胜德国法西斯,赢得了战争。两次大战,标志着资本主义逐步走向衰落,资本主义败象显见。危机与战争给革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战期间,俄国率先从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突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二战前后,中国等一系列落后国家革命成功,从东方站立起来了,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相反,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总危机进一步加深,美国1948年、1953年、1957年、1960年、1969年、1973年……连续爆发危机,并波及北美、日本和西欧主要国家,成为世界性危机。资本主义整体实力下降,遭受重大打击。当然,在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衰落时期,优越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致使美国这一后发资本主义国家抓住了战争机遇迅速兴起,代替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的一段时间,资本主义发展处于低迷状态,而社会主义发展却处于上升状态,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阶段性高潮。

从国际走势来看,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的20余年中,又接连发生了后两次重大的世界性历史转折。社会主义运动由高潮到低潮,然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要标志的世界社会主义却开始走出低谷。资本主义由低迷困境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美国金融危机却诱使现代资本主义濒入险境,呈进一步衰退之势。

第三次世界性历史转折发生在20世纪末叶,其标志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社会主义进入低谷,这使世界形势发生了自二战以来最为重大的变化与转折。二战之后,20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走上坡,资本主义走下坡。但世界进入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诸国却放慢了发展速度,甚至出现了停滞和负增长,导致社会主义诸国经济社会发展受挫,特别是苏东蜕变,社会主义面临举步维艰的境遇。现代资本主义吸取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吸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展开资本主义改良,现代资本主义进入相对和缓发展时期。当然在资本主义相对和缓发展时期,危机并没有中断,19801990年美国就多次爆发波及世界的危机。这次转折表明,社会主义处于发展的低潮,现代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缓和稳定的发展期。伴随着这个历史性转折,我国及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这对中国20世纪末叶以来至21世纪以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发生着深远影响。中国艰难起步,坚定不移地推进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第四次世界性历史转折发生在21世纪初叶,其标志是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这对世界发展格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产生的影响仍无法估量。有句俗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短短二、三十年时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呈低潮中起步之势。而美国金融危机却使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陷入危险困境,美国独霸势态逆转下滑,资本主义整体实力呈下降态势。二、三十年前的世界性历史事件爆发是此消彼长,社会主义力量暂时下降,资本主义力量暂时上升;二、三十年后的今天,又是此长彼消,社会主义力量始升,资本主义力量始降。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戏剧性变化。

美国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性危机,具体的救市措施只能使危机得到暂时的缓解,但最终是无法克服的。当今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是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不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商品经济二重矛盾引发的危机最终是无法避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了商品二重性矛盾可能会产生危机,而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又决定了危机是可以规避和防范的,一旦发生是可以治理和化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特性,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商品内在矛盾是不可改变的,但可改变的只是它的不可克服性。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避和战胜世界性金融危机成为可能。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成功地顶住了金融风暴的冲击,不仅实现了预定的稳定发展的目标,而且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既要归功于党的正确的领导和果断决策,更根本的是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越加证明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创,中国改革开放对国际金融风险的有效抵御,彰显了社会主义的顽强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开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格局。当时,他们把注意力和着眼点主要放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根据当时的实际,曾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生产力比较发达、工人阶级人数占多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至少是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才能胜利。而后的实践发展却超出了他们的具体判断,新的实践促使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开始注意并研究东方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不同情况。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当东方落后国家出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客观条件时,马克思恩格斯及时研究了东方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问题,提出非资本主义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问题。他们认为,东方非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收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力量有可能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走出一条“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他们的设想为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最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在西方诸国同时胜利的结论,是建立在对社会历史一般发展规律的判断上。就一般发展规律来说,社会主义革命应当在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成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也不能容纳其生产力发展的条件下爆发,也就是说,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先要经过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然后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再进入社会主义。而现实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是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在资本主义尚不成熟,但具备一定历史条件的东方落后国家。马克思恩格斯经过科学研究,分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提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非资本主义道路问题。列宁分析了帝国主义历史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率先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突破的科学论断,成功地发动了俄国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俄国革命的成功也从实践上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是科学的。然而,继列宁之后,斯大林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模式,所走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道路,尽管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却忽略了苏联相对于西方诸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落后的生产力,忽略了市场经济的必经性,超越国情,逐渐形成了高度僵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束缚了人民积极性的发挥,束缚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一系列革命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更为落后的本国生产力实际,犯了照抄照搬别国模式的错误。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渐地被僵化的、不适当的经济政治体制所消耗,加之客观原因和主观错误,致使社会主义诸国陷入了发展困局,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和东欧剧变就是这一历史演变结果。90年代苏东剧变,既有资本主义西化、分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外因,同时又有社会主义模式僵化、脱离本国实际、主观上犯错误致使生产力发展上不去的内因。

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之后,落后的国家到底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实践和理论上给予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创,破解了这一重大课题,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道路。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理论设想,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跳跃式地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是资本主义已历经的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高度成熟的自然历史过程却是不可逾越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社会主义诸国家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改革开放,建立与中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与发展市场经济相协调的经济―政治体制,回答了“在落后的国家,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走自己的道路,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下,西方资本主义一片混乱,前景黯淡,至今尚未走出困境,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顶住了金融风险,再次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动员力和战斗力。历史发展的现实辩证法再次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必然趋势,可以有曲折、有低潮、有失败、有逆转,但总的历史趋势是不可以为人的主观意志所改变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给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鲜的内容,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劲创造力

 

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新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生命。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也在发生广泛而深远的变革。国际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既是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又是一场深度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意识形态危机、政治危机和全面社会危机,已经并正在给全世界发展带来严重和持续的影响。在国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发展道路与中国发展经验,已然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性标志,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一方面,当代资本主义面临重大挫折,给当代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另一方面,当代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严峻的局面。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世界局势乃至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发展进程和历史也会发生重大转折。当前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动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历史趋势、两大力量、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出现了新的变数,激烈社会变动给当代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新的发展时空,提供了新的需求动力。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三次世界性历史转折,社会主义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而资本主义处于暂时的优势,反社会主义、反共产党执政的思潮甚嚣尘上,鼓噪一时,不可一世,新自由主义应运而生,西方资本主义到处推销新自由主义。20年过去了,这场金融危机,一方面使资本主义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新自由主义破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再次受到严厉质疑;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改革开放取得成功并顶住了金融风险,社会主义从低谷中走出,批评资本主义、批评新自由主义的声音不绝于耳,为当代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为我们党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当然,这种局势的变幻,也使西方资本主义更加运用两手策略,一方面在经济上利用我们、捧杀我们,另一方面在军事上包围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加紧进攻,使我们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国际风云变幻,透过世界金融危机和世界各种力量交锋的纷繁复杂的现象,我们可以认清,金融资本不过是资本的当代形态,我们所处的时代仍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社会主义具有后发的生命力,当代资本主义无论采取何种形态,仍然逃脱不了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的命运。能否抓住机遇,克服困难,有所作为,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这一重大历史使命就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

马克思主义是不是过时了,马克思主义是不是没有生命力了?不是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具有旺盛生命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不枯竭,永远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根本在于它的实践性。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是理论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是推动理论不断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始终与不断发展的实践相结合,才永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中国化,产生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当然也包括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正确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答了新的课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回答该主题的历史进程中,在改革开放三十年过程中,我们党始终面临并依次科学地回答了四个大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最后归结为回答一个总题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深化了对“三大规律”,即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崭新的内容和旺盛的生命力。

 

                                   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