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服务学院多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皖江大地,围绕“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心理关爱”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各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实践服务地方,以行动彰显担当,实现了“在实践中学习,在服务中成长”的育人目标。
心理关爱护航成长:“益心相伴”守护乡村儿童心灵
针对舒巷小学、十里小学无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心理支持资源匮乏的现状,管理服务学院组建“益心相伴”心理关爱实践团,由心理学、教育学专业骨干教师带队,20余名优秀学生参与,构建“调研-干预-反馈”闭环服务模式。
团队前期走访发现,两校存在心理辅导机制不健全、儿童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为此,实践团面向3-6年级学生发放问卷300余份,从情绪状态、压力来源、亲子关系等维度全面摸排心理现状。基于调研数据,设计“情绪小管家”“友谊连连看”等系列心理拓展活动:通过“情绪卡片”游戏引导儿童识别喜怒哀乐,借助“信任背摔”“合作拼图”等项目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活动覆盖两校400余名学生,团队还为12名重点关注儿童建立“心理档案”,后续将通过线上辅导持续跟踪,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产业调研激活银发经济:养老旅游适老化需求调研献策地方发展
为积极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由酒店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5名同学和指导教师赴安庆市区及潜山市多个景区开展“养老旅游资源与适老化需求调研”。团队通过,通过问卷调研、实地考察、政企座谈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了老年群体的旅游偏好与安庆市养老旅游的现实情况。
安庆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超98万,占总人口22.7%,老年群体对“旅居+康养”需求迫切。实践团队走访菱湖公园、天柱山等6个景点,对景区的适老化设施进行实地调研,并发放问卷200余份,覆盖老年游客及社区老人。调研显示,62%受访者偏好生态自然景区,75%将“景区急救点配置”列为首要需求,超六成可接受日均201-400元消费。针对适老化设施不足、医疗联动机制缺失等问题,团队已撰写《安庆市养老旅游资源调研报告》初稿,助力地方银发经济发展。
非遗传承守护文化根脉:拜师学艺延续望江挑花千年技艺
同期,另一支实践团走进望江县,以“传承非遗文化,守护匠心技艺”为主题开启非遗探寻之旅。团队首站拜访国家级非遗望江挑花代表性传承人汤彩霞,学习“十字绣”“双面挑绣”等基础针法,从穿针引线中感悟“心中有图,手上有线”的匠人精神。为深化传承,同学们向汤彩霞、何冬霞两位传承人行拜师礼、敬拜师茶,获赠传承人亲手制作的挑花文创,并承诺“将技艺带回校园,让更多人了解挑花之美”。
在鸦滩镇望江挑花展示馆,市级传承人房丽丽带领团队溯源千年技艺:从明清挑花手帕、服饰,到现代设计的装饰画、文创产品,百余件展品勾勒出挑花从“农家必修课”到“国之瑰宝”的演变。“掌握核心技艺的传承人不足20人,非遗面临断代风险。”房丽丽的呼吁让同学们深受触动,团队计划通过校园社团、线上直播等形式推广挑花技艺,目前已设计出融合挑花纹样的校园文创初稿,让古老技艺在青春创意中焕发新生。
实践育人双向赋能:在服务中成长,在奉献中担当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发挥专业优势赋能乡村振兴,学院将持续推动心理关爱项目常态化、养老旅游调研成果落地、非遗传承进校园,让社会实践成为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文:汪婷、梁妞、王子淳 图:各实践团队 审稿: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