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协同赋能非遗传承 我校与东至县文旅局共探花灯舞体育创新发展路径​

发布者:储可可发布时间:2025-09-19浏览次数:15

9月18日,东至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茜率队到我校考察交流。公共基础部党总支书记、主任张林热情接待王茜一行。安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民族传统体育专家王晓东教授应邀出席座谈会。公共基础部相关负责人和体育教研室相关教师参加。

东至花灯舞作为皖南山区民间艺术的瑰宝,拥有三百余年历史,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融合了六兽灯、磨盘灯、五猖太平灯等十余种灯舞形式,集民间舞蹈、音乐、手工艺于一体,表演中融入文南词、黄梅戏唱腔及十番锣鼓伴奏,承载着长江流域独特的民俗文化记忆。然而,这一古老艺术目前面临技艺失传、传承人匮乏等困境,急需通过创新方式实现活态传承。

座谈会上,校地双方围绕国家级非遗东至花灯舞的体育创新发展、人才培养、校地协同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王茜详细介绍了东至县在非遗保护方面的实践成果与规划愿景。她强调,此次寻求校地合作,旨在依托高校专业优势,共同探索花灯舞的体育化创新路径:一是开展传承人才联合培养,解决后继乏人问题;二是推动传统套路与现代体育元素融合创编,增强项目的群众参与度;三是通过“一江两岸,拥江发展”战略联动,让非遗文化贴近当代生活。

公共基础部负责人简要介绍了学校在体育教学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情况,期望双方合作取得成功。体育教研室主任查艳结合《全民健身计划》要求,提出三维赋能合作方案。方案特别提出融入体育舞蹈、健美操、黄梅戏身段元素的创新构想,得到东至县文旅局一行的高度认可。

此次合作是公共基础部践行“根植地方、服务发展”办学理念的具体实践,既能为非遗传承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也能丰富体育专业的特色课程体系,实现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双赢。

(文:查 艳 图:左 潜 审稿:张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