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组织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09-04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我校精心部署,组织师生收看大会直播。在庄严的氛围中,师生们深切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大家纷纷表示,要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砥砺意志,奋发图强。

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专职教师(兼辅导员) 吴敏:唯有自强不息,方能捍卫和平;唯有铭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作为专职思政教师兼辅导员,开学第一课,我与学生们一同观看了这场气势恢宏的阅兵盛典,心潮澎湃、热泪盈眶。这不仅见证了我国国防力量的强大,更是一堂生动、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硝烟早已散尽,但历史的教训不能遗忘。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继续把“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的历史逻辑讲深讲透,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价值理念融入课堂讲授、主题班会、谈心谈话,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担当精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 任利霞:观看阅兵仪式,如同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在我心中掀起了层层波澜。这场阅兵,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与民族的自豪。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把这份自豪转化为课堂的温度,以爱国主义为笔、艰苦奋斗为墨,在青年心中绘就复兴蓝图,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筑工程学院学生 陈致远:今天上午,在学院组织下观看了大会直播,让我心潮澎湃。最震撼我的,是两种极致的“整齐”:一是军人方阵如山岳般整齐划一、撼人心魄的意志之力;二是钢铁洪流中众多国之重器所展现的、精密严谨的工业之力。作为一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我深知,这两种“整齐”的背后,是同一颗追求卓越、毫厘不差的“匠心”。军人的每一步,如同工程中的毫米级精度;重器的每一道轮廓,凝结着如结构计算般严谨的智慧。我要更加努力学习,要用图纸和标尺去构建国家的根基,用混凝土与钢材去守护脚下的土地,让青春在为国家铸造坚不可摧的“大地基座”中绽放光芒!

现代商务学院学生 储贻宏:今日收看大会,心潮澎湃,难以平复。八十载岁月流转,但历史的烽烟与先辈的呐喊,依然穿透时空,震撼着我的心灵。作为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学子,我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是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我们虽身处没有硝烟的年代,但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永远传承。这份精神于我而言,是刻苦学习专业知识、锤炼过硬技能的动力。我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热爱祖国,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努力在电子商务领域发光发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信息技术学院学生 陈彤彤:这场阅兵让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当整齐的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当先进的武器装备依次亮相,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这不仅是国防科技的集中展示,更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彰显。八十载前,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历经苦难,浴血奋战。如今,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任人欺凌到走向复兴的伟大跨越,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机电工程学院学生 李芮: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心潮澎湃。14年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带领中华儿女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作为团学骨干,更应铭记历史,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我们要以史为鉴,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中华大地。

管理与服务学院学生 王馨然: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的直播,我内心感到无比震撼。当阅兵的号角吹响,受阅部队迈着整齐的步伐,以威武雄壮的阵容走过天安门广场时,我仿佛看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空中护旗梯队划破长空,徒步方队步伐铿锵,装备方队铁甲奔涌,战鹰呼啸而过,这些都彰显着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尤其是那些首次亮相的先进装备,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国防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也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林与服装学院学生 钱明程:大会庄严肃穆,历史画面与当代成就交相辉映,令我倍感震撼。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胜利,展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作为团学骨干,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紧密团结、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围绕同学、服务同学、引领同学,凝聚青春智慧与力量。在新的征程上,我们更应居安思危,珍惜韶华,勤学实干,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文:翟程玲组稿 图:汪俊、各教学院部 审稿:吴何珍)


 

编辑:翟程玲审核发布:吴何珍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东路99号 邮编:246003 院办电话:0556-5283028(传真)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09028338号-1(-3) 皖公网安备 340802020001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