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校党委书记童宏葵来到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思政课教学开展专题调研指导,并看望新教师。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吴何珍,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李五一陪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定期召开集体备课会。这天,教师们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举行集体备课会,青年教师李敏杰就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行说课讲课。童宏葵同大家一起观摩。在听取余世建、朱桂青、孙亚如、孙豫等课程组几位教师对李敏杰的说课讲课进行评课后,童宏葵称赞李敏杰说课讲课政治站位高,理论性针对性强,分析了教学重难点,列举的案例能联系实际,学生能听得懂、记得住、说得出、用得上。这次集体备课讨论氛围好,评课教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悉心提出自己的见解,体现了群策群力,集体智慧。
童宏葵指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民生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和方法论。这次以民生为重点作为主题开展集体备课,效果很好,讲好这一章节,能够让同学们真听、真懂、真信。
童宏葵强调,思政课开展集体备课,很有必要,有很多优点,一是起到集中把关。思政课关系到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思政课内容一定要注意价值观导向,严格把关。二是实现集思广益。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凝练的过程,新教师头脑活接受新鲜事物快,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活跃和授课方式上的创新;老教师底蕴更加深厚,对内容的把握更加精准。集体备课要把新教师的“灵光乍现”和老教师的“博观约取”结合起来,集各家所长,打造精品课堂。三是达到集体攻坚。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课程的前沿领域,借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攻关,各位教师不仅能站稳讲堂,还能多出成果,多拿奖,拿大奖,火出圈。四是利于集成案例。上思政课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不能拿着材料读,没有生命力,干巴巴的。好的思政课堂一定是有好的案例作支撑,集体备课可以达到精挑细选、集成案例,找到最合适的案例和最有效的表达,在课堂上呈现出来。
童宏葵强调,校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2021年9月29日,在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第三天,他就来到马院开展调研,也是他到学校工作开展调研的第一站;去年6月30日,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思政工作,要求让思政课“活起来、强起来、火起来”。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加强马院队伍建设,近两年新进13名教师,朝气蓬勃。如何把马院建设的更好,童宏葵要求,要跳出马院看马院,以更广视野、更大格局、更高境界,从而实现更大作为。下一步,要强化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当好“‘慕’马人”。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要发自内心的仰慕马克思主义、爱慕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二是当好“合伙人”。马院要站到学校层面来办学,马院授课的对象是全校所有学生,因此所有的学生都是马院的学生,马院要走出自己学院的一方小天地,主动与各学院协调推进,共同育人,融合育人。三是当好“守门人”。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站好三尺讲台,守好自己的门。四是当好“吹哨人”。马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绝不能让不良价值观渗透进来,对错误思想和言论,要敢于发声,勇于“吹哨”。五是当好“执纪人”。严管就是厚爱,马院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做为学为人的表率。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余锋表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明确目标定位,加大教学教育力度,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学研究、思想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文:潘发生 图:宣传部 审稿:吴何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