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我院节约型校园建设年。自二月份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严格按照院党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师生中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培养师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现代生态意识。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响应,自觉地投身到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实践中,目前活动已初显成效。 节约只是举手之劳,离我不远 活动一开始,学院便分层次、分类别召开教职工会议,传达学习我院《节约型校园建设方案》,增强大家对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意义的理解,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学生系列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对节约观念的认同。通过各种宣传,广大师生认识到,节约意义重大,不容忽视;节约不过是举手之劳,不难做到。久而久之,节约意识逐渐转变成了师生员工们的自觉行动,校园里长流水现象少了,人走关灯成了大部人的自觉习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了,“节约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良好风气正在逐渐养成。晚自习人少时,很多同学自觉地集中坐在前排,不开后排的灯。食堂里,很少有人再用一次性筷子。 在各科教学中,老师们也向同学们传递着节俭的意识。化学老师吴何珍带学生做实验时,在保证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坚持够用的原则,尽量避免浪费。她说,同一品名的化学试剂,等级不同价格相差很多,比如高纯试剂、优级纯试剂的价格比一般试剂高数倍甚至数十倍。因此,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分析要求正确取用不同等级的试剂,能用化学纯的就不用分析纯试剂,能用化学纯的就不用优级纯试剂。还有一些耗材价格虽然不高但用量大,比如标签纸,有时只需标个序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一张分成两张来用,能节省一半。还有蒸馏水的取用问题,应先估计用量,按需取用。不能图省事,一次性取很多,用不完又不能回收,造成浪费。 节约就是精打细算,管理攸关 安庆有句俗话:“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学院管理者大都知道这个道理,在工作中严格按照院党委要求,坚持三重一大原则,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凡重大决策、重大项目以及大额资金使用,均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提交党政班子集体讨论,并按规定程序报批,从源头上杜绝了决策性浪费。同时,将节俭办学的理念及其管理方式、技术措施贯穿于校园建设规划、办公运行、教育教学等全过程,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广泛性、深入性和有效性。 比如在日常办公中,学院进一步巩固“管理推进年”活动成果,采取多项措施把节约落到实处。一是切实提高运行效能,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建设,优化日常运行管理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办公成本。二是严格规范会议等公务活动,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的有关规定,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避免了讲排场、摆阔气等铺张浪费现象。三是加强办公设备和用品管理,严格限定配备数量和配置标准,规范办公设备和用品的配备、采购、领用、维修和报废工作,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四是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严格按规定管理公务用车,实行加油卡制度和定点维修制度,有效节省了费用。五是加强通讯管理,严格控制外线电话的开通和使用,引导教职工合理利用qq、飞信、微信等免费通讯方式,节约通讯费支出。 节约路子用心去探,责任至上 由于活动开展得深入到位,很多师生都将学院当成了自己的家去守护,当作自己的事业去经营,为节约想法子、找路子。比如改造一、二号男生公寓楼小便池用水设施,把上一层楼洗脸间的废水引入下一层冲洗小便池。从聚贤湖、桃李湖和馨雅湖取水浇灌,避免浪费自来水。将食堂就餐大厅的照明灯为节能灯,按照节能环保的标准更新食堂厨具以节约能源。采用双面打印以节约纸张。将教室走廊的窗帘拆去以减少白天开灯的几率。 电气工 节约美德不断传承,影响深远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院把这种美德当作一种精神,在师生中传承并发扬着。学院从当年的四个破旧的老校区发展到如今美丽的新校园,从2003年建校之始的不到三百余人发展到今天的近万人规模,2009年提前一年接受教育部人才培养质量评估,2010年被确定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人才培养水平和发展势头得到了社会各届的充分肯定。很多经历过那段艰难岁月的老教师都说,学院的今天离不开办学中一贯坚持的节俭原则,当年如果不是厉行节约,学院可能早就办不下去了。 弹指一挥间,从最初的惨淡经营到今天的发展壮大,学院的家底渐渐殷实起来,这种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也演变成学院的一种理念,一直传承。新生入学教育必讲学院创业史,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对历史的回忆中扎根在学生们的心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长期的耳濡目染,使许多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一名学生会干部说:“现在许多同学爱惜粮食、节约用水用电、自觉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已经不用督促。”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成功。一位思政教师说:“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意义远不止当前学院省些钱,这种理念会给学生带来终身影响,有利于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和中华优良传统的传承。” 节约并非一日之功,任重道远 然而,要让节约成为自觉的习惯并不是短期就能做到的。活动开始时,宣传阵势大,氛围浓,很多人都受到感染,暂时改变了往日存在的浪费行为。然而时间一长,有些人就不自觉地恢复了旧时的习惯。一位心理学老师说,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要想纠正一个成年人长期形成的坏习惯,必须要经过多次反复,节约型校园建设只有常抓不懈才能真正有成效。 有少数学生认为自己交了水电费,用起公共水电一点不心疼。有少数教职工认为这么大个学院不在乎自己省点小钱,在校做事和在家做事两个样。有些人在食堂吃饭,常常买的多剩的多,殊不知钱是自己的,资源是社会的。一位系部负责同志表示,将按照学院要求,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这类人的思想教育,让更多人都能真正从内心认识到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让节约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