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我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行政楼第二会议室举行学习会,继续深入学习领会《安庆市委、市政府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精神,研讨学院专业结构调整、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加快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
党委书记江洪主持学习会并作重要讲话
党委书记江洪主持学习会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学院2009年提前一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后,围绕创建安徽省示范高职院校目标,按照评估专家组专家反馈意见,对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要求,院党委进行了学习研讨,院机关和各系部党总支组织教职工围绕主题开展了学习讨论,在广泛调研、反复研讨和修订的基础上,学院将原有的37个招生专业调整优化为26个专业,并明确了每个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同时对接安庆地方支柱产业,专门成立化工、轻纺两个专业建设调研组,深入调研石化和轻纺产业基地建设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相关专业设置,课程结构组织,教学计划编写打下坚实基础。
江书记强调,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核心与龙头,是决定学校办学特色和水平的关键。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目的是要促进高职院校办学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由片面追求量的扩张向追求质的提高转变。如何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从而使学院办出特色,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院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他要求,学院加快构建以工学结合为主线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以职业岗位群需要为依据开发课程,全面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江书记在研讨创新学院校企合作机制时指出,校企合作有利于真正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职教方针,形成招生与招工、实习与就业同步的校企零距离局面,有效地转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育人模式,有利于拓宽师资培养渠道,增强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力度;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校企双方共赢的局面。他要求,学院校企合作工作一要巩固现有成果;二要拓宽思路,主动联系,拓展外延,要在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加强订单培养、合作办学、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合作开发课程教材等方面深度合作,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加快学院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余祖文副院长作中心发言
学习会上,余祖文副院长围绕学习要点从关于专业群建设的几点思考,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于依托专业办实体增强办学后劲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学习体会。他指出,专业群建设可以使专业群内共享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的教学内容相对稳定,有利于教学建设和规范管理;专业群内设置的专业方向,依据岗位的变化和市场需求而灵活设置,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即时需求。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要抓好“三个一”教学模式;要建立“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基地;要培养打造了一支由“教学名师+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组成的专兼相结合的双师素质结构教学团队作为保障。学院依托专业办实体,形式多样,有利于增强办学实力,是新型的高职教育模式。
毕明生副院长作中心发言
毕明生副院长在学习会上指出,作为地方高职院校,学院立足本土,服务地方,是其职责所在。学校应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不断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建成若干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专业,以此带动其他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只有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紧紧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发展,打造服务特色,提升服务质量,才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持,从而提高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体现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赢得更加广阔的校企合作空间。
学习会上,院机电工程系主任余永虎、经济贸易系主任朱重生围绕当前我院校企合作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创新校企合作机制问题作了中心发言。院化工、轻纺两个专业建设调研组负责人毕璋友主任、王诚主任汇报了调研情况。
学习会现场
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院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了学习会。